知识产权局子弟10人上清北,有猫腻?猜二十多个同事的孩子能考上几个清北?
看了一个新闻,本来没有什么感觉。但是下面的评论非常有意思,针对网友对新闻的评论我写了本文,希望能给各位网友一定的启示。
新闻的内容是: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职工子女今年有10人考上清北。其中清华8人、北大2人,知识产权局的局长开座谈会祝贺。
下面的评论绝大多数是祝贺的,但是也有很多网友质疑,网友质疑说有所谓的猫腻。
(相关资料图)
质疑有猫腻的网友,他们当然有质疑的权力。但是我敢大胆的断言,就是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不好。因为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,就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,就不会质疑。
知识产权局我不了解,我借我们单位同事的孩子解释一下教育,因为很多家长不知道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。
我是一名大学老师,在一所名不传经传的本科院校。我所在的学院并不是很大,从我上班以来,同事的孩子考大学的一共有二十个左右,大家猜猜成绩如何?大家可能会非常惊讶:清华2人,北大1人,人大1人,剩下的985、211若干。一本2人,2本1人,三本1人。清北的3个都是考的,有一个哈工大的是保送的。
我们都是一群普通的大学老师,说不上有什么门路,这个成绩可以说非常惊人了吧。
我说这些并不是炫耀,也不是为了知识产权局的孩子背书。我是要借这个机会对网友说明一个道理,就是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,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。
首先,我非常非常反对天赋论决定论。有很多家长和孩子说高考就是比拼智力、比拼天赋。当然,智力很重要,但是考清北我觉得还远扯不上天赋的程度。至少,考一个985大学不需要什么智力。
我一个同事家的孩子,我辅导过几天,我觉得这个孩子笨的惊人,人家也考上了一所985的王牌专业。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一个孩子,那个孩子远比我同事的孩子聪明。但是成绩差远了。我的爱人是我见过最笨的人,但是她是一所地级市的状元,比她聪明多了去了,但是成绩差远了。
那么什么是学生最重要的呢?其实一个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是家长。之所以我的同事家的孩子高考成绩那么好,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非常好的家庭教育。我相信知识产权局的子弟高考成绩这样好,也是这个道理。
在这里有一个误区,很多网友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我们可以给孩子辅导文化课,所以孩子成绩非常好,这个观点是不对的。姑且不说大学老师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,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我的同事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文化课,因为他们早就忘了。
我所说的家庭教育是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习惯。其实学习本身本来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,一般来说,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差不多,孩子考一个985之类的高校并不算特别难。这方面的书籍非常多,有兴趣可以看看,我就不赘述了。
下面是其他家长很难做到的事情,就是我们知道学习到底是怎么回事。比较常见的我就不说了,我说一些不常见的观点。希望能够帮到各位网友。
第一用行动教育,不要用嘴教育,至少不能只用嘴教育。很多家长说,我们也督促孩子了,但是孩子不学有啥办法。我们花了很多钱给孩子辅导啊,但是孩子不学有啥办法呢?各位网友反思一下,如果要是嘴上说说,孩子就能好好学习,就能考名校,那么当一个好家长也太容易了吧。是不是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可以做到呢?是不是世界上就很少有成绩差的孩子了。我的同事和孩子一起学习,孩子学习书法,他也跟着学。让孩子知道他爸爸是怎么学习的,他爸爸如何应对学习中的困难的,他爸爸是如何看待学习的,他爸爸是怎么进步的。
第二教育是长期的,不能短视。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,那么一切就都好,只要成绩好,那么一切都好。其实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。教育有自身的规律,要是拔苗助长,看起来短期有效果,并且效果很好,但是一些方法的副作用很大。我们对于这类短期效果的方法普遍是不买单的。例如,死记硬背出,例如大量刷题。见不见效?见效,但是副作用大不大?很大!往往几年以后的副作用就出来了。
很多家长经常说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其实绝大多数的家长怎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呢?就是你怎么不说说别人的家长呢?你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,你怎么不看到别人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的付出呢?
世界是公平的,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,教育更是如此。
明人不说暗话,你都看完了,可以不点赞,不加关注,但是麻烦点个推荐,转发一下,我相信关注就是力量,谢谢!
本人是高校教师,教育类的话题,本人很愿意和各位分享。图片来自网络,侵权告知。本文原创,禁止任何形式侵权。
关键词: